序言

扶贫
政府于2013年9月公布了本港首次制定的官方贫穷线,标志着扶贫工作向前迈进重要的一步。第二届扶贫委员会亦于2014年12月成立,并透过四个专责小组就特定范畴作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社署一直积极参与扶贫委员会及其辖下专责小组的工作,协助推行扶贫纾困的措施,支援有特别需要的个人及家庭。在过去两年,社署透过关爱基金开展了三个新援助项目,并重推和优化了个别的援助项目,又将四个确定有效的项目纳入政府恒常资助内,令援助更加到位,有效协助相关的弱势社羣和低收入家庭。
安老
香港人口正逐步迈向老龄化。65岁以上的长者人数据推算将由2012年的102万人(占人口的14%),大幅上升至2041年的256万人(占人口的30%)。我们的目标是为长者提供适当的支援,使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从而达到「老有所属、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理想。在「居家安老」的基本指导原则下,我们在2013年9月推出「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试验计划」,让合资格长者可使用服务券,选择切合个人需要的服务;以及于2014年6月推出为期两年的「为低收入家庭护老者提供生活津贴试验计划」,向低收入家庭护老者发放生活津贴,以补贴其生活开支,让有长期护理需要的长者能在护老者的协助下,得到更适切的照顾并继续在熟悉的社区安老。
我们亦提升了全港长者中心的环境及设施,增拨经常开支将所有津助长者活动中心提升为长者邻舍中心,并增加以传统资助模式提供的日间护理名额,以及在新成立的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单位延长服务时间。
助弱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支援弱势社羣,其中包括优化短期食物援助服务计划的服务;加强「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的服务及社会工作支援;扩展严重残疾人士家居照顾服务;增加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的人手;增加受资助家长/亲属资源中心的人手,加强对残疾人士/精神病康复者的家长及亲属/照顾者,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或青年的家长及亲属/照顾者的支援;推行严重肢体伤残人士综合支援服务;加强为残疾人士提供短期的日间照顾及住宿照顾服务;把关爱基金「为轮候资助学前康复服务的儿童提供学习训练津贴」援助项目常规化,纳入政府恒常资助之内;推行《残疾人士院舍条例》下的发牌计划,以确保残疾人士院舍服务符合法定要求;以及增加精神健康综合社区中心的人手,为更多需要社区精神健康支援服务的人士提供服务。
社会保障
我们继续从多方面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由2013年4月1日开始,在公共福利金计划下推出长者生活津贴,为合资格长者提供现金津贴,以补助有需要长者的生活开支。我们亦于2013年10月1日,在公共福利金计划下推出广东计划,让选择移居广东并符合申请资格的香港长者,无须每年回港,亦可以领取高龄津贴。
支援青少年
我们透过推行「网上青年外展试验计划」,为边缘青少年提供支援。我们亦继续获政府委托负责「儿童发展基金」的运作事宜,基金在2015-16财政年度获额外注资三亿元,为10至16岁的弱势社羣儿童提供支援。为推动社会福利界、商界和政府三方跨界别的伙伴合作,政府于2015年向「携手扶弱基金」额外注资四亿元,当中二亿元拨作专款,为基层家庭中小学生推出更多课余学习及支援项目,以推动他们的全人发展。
「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
我们自2013年9月起推出「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计划」,鼓励社福机构透过原址扩建或重建善用其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别是增加安老和康复设施。
在这个发展迅速和瞬息万变的年代,社会问题日趋复杂。面对社会上各种的需要和挑战,我们会继续以热诚与干劲,持续推行和优化各项福利计划,为弱势社羣及社会人士提供全面、优质、专业的服务。此外,我们期望与社会各界保持互动协作,透过与非政府机构、福利服务界、商界等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创造更多社会资本,共建和谐关爱的社会,为市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社会福利署署长叶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