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福利辦事處2022-24年度工作計劃

地區人口特色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下稱「福利辦事處」)的服務範圍覆蓋黃大仙和西貢兩個區議會分區。福利辦事處會因應地區人口及社會經濟的特色,以及地區的福利需要概況,制定地區福利策略和計劃。

黃大仙區人口超過40萬(1) ,佔全港總人口5.5%,家庭住戶數目超過14萬。統計數字顯示,黃大仙區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49歲;區內65歲以上之人口比例為22.4%,是全港18區排行第二。按規劃署2021至2029年人口分佈推算,黃大仙區在2029年人口預計將接近43萬,長者數目將超過12萬人,當中,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尤其需要支援。另一方面,黃大仙區以基層家庭為主,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亦相對較低,支援弱勢及有需要的家庭一直是福利辦事處的重點工作。

西貢區人口超過48萬,佔全港總人口6.6%,區內住戶已超過16萬,年齡中位數為44歲,是一個相對年輕的社區。西貢區內將軍澳新市鎮不斷有新屋邨、屋苑入伙,帶動區內人口飊升。按規劃署2021至2029年人口分佈推算,西貢區在2029年人口將達到54萬。西貢區的人口組合非常多元化,包括因置業而遷入西貢區的中產人士、因公屋編配入住區內的家庭,以及西貢鄉郊持續老齡化的人口等,而居民對社會福利服務的需求亦顯得非常多元。

社區氣氛及需要

自2019年至今,香港社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在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持續影響下,社會經濟和民生亦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衝擊。雖然社會民生曾於2021年後期隨著疫情逐漸受控有望回復正軌,疫情第五波的侵襲卻又於2022年為市民帶來更嚴峻的考驗和打擊。每天數以萬計的感染個案數字、大量的死亡個案,以及目睹在醫院急症室等候而未能及時安排入院或得到治理的病人;加上經濟下滑、失業、因各種防疫措施對日常生活造成的限制和影響,以及2021年開始的移民潮,市民不由得對前景及生活出現難以掌控、焦慮、孤單等負面情緒。不同的社會調查報告更印證香港人普遍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而這情況更在不同的年齡群組中出現。

對應當前的社會狀況,福利辦事處在未來兩年,即2022-2024年度,會以「健康身心、樂融人生」作為工作方向,透過不同的地區網絡,連繫社區內不同界別和持分者,探討各種具體可行的策略和活動,協助區內居民先關顧其個人身心靈健康的需要,並透過協助他們建立人際間連繫和重拾生活節奏以加強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同時,亦透過多方面的協作,在不同層面一起推動和鞏固社區精神健康,並以關愛締造和諧共融的社區。

2022-2024年度的工作目標

因應上述社區情況,福利辦事處未來兩年(即2022-2024年度)的工作目標為:

  • 透過推廣正向訊息以鞏固居民的情緒/精神健康;協助個人及家庭關顧其個人身心靈健康的需要,並透過協助他們建立人際間連繫和重拾生活節奏以加強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 透加強地區協作及增加前線同工的培訓,從而提升前線同工的專業知識及技巧,藉以加強其對服務使用者的支援,並透過推廣鄰里關愛、共融、互相尊重的訊息,提升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共建友善社區。

具體工作措施

在2022-2024年度,福利辦事處除了恆常的福利服務外,重點的工作措施如下:

  1. 支援家庭以積極態度面對逆境,鞏固居民的情緒/精神健康
  • 加強社區協作,營造社區正能量
    • 繼續透過與區內各福利服務單位及地區團體的協作,推展「快樂人生社區健康推廣計劃」,以普及化形式推動「樂融人生」正向訊息,協助社區營造正能量,積極面對疫情帶來的逆境及提升抗逆力。
  • 協助個人及家庭關顧其身心靈健康的需要,並透過協助他們建立人際間連繫和重拾生活節奏以加強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 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會透過不同服務方式提供預防、支援和補救性的服務,協助服務使用者建立人際間連繫和重拾生活節奏以加強他們對生活的掌控感和安全感;並加強透過與區內學前單位及學校的協作,及早識別弱勢及有危機的家庭,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
    • 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及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會繼續致力在地區向家庭暴力受害人和有需要的家庭提供預防、支援和專門的補救性服務,以及推行打擊家庭暴力的宣傳和公眾教育工作,亦會舉辦多專業協作研討會及工作坊,以加強有關專業工作者識別虐兒的能力。

 

  1. 推動青少年裝備自己及關心社區,支援受情緒困擾及邊緣青少年面對逆境
  • 推動青少年在逆境中成為負責任及對社會作出貢獻的群體
    • 透過地區不同協作平台包括「黃大仙及西貢區青少年服務地方委員會」和「西貢區青年協作計劃籌備委員會」等,推動/合辦有助提升青少年參與社區/加強對社區歸屬感的地區活動。
  • 加強對受情緒困擾的青少年的支援
    • 繼續推行「青少年身心健康診治轉介機制」,為地區上受情緒問題困擾的青少年提供支援,協助他們及早接受診斷和治療。
    • 推動區內青少年服務單位繼續舉辦活動,為青少年提供安全的空間分享感受和處理情緒困擾及壓力。
  • 加強對邊緣青少年支援及預防和減低違法行為為
    • 加強與地區各持分者的跨界別協作,讓邊緣青少年及其家庭能及早得到適切的福利服務和支援。
    • 按禁毒處『香港戒毒治療和康復服務三年計劃(2021至2023年)』內的相關策略性方向,以及配合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毒害的新措施,透過推動區內各持分者間合作,強化支援有需要的青少年及其家庭。

 

  1. 推廣正向心理,實踐「老有所為」;增加同工培訓,鞏固地區協作,構建鄰舍支援網絡,及早識別和協助有服務需要的長者
  • 鼓勵長者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推廣正向心理,增強長者抗逆力,實踐「老有所為」
    • 繼續推廣「老有所為活動計劃」,鼓勵區內長者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發揮潛能,貢獻社會,體現「活到老、精彩到老」的生活態度,並讓長者認識健康管理、情緒管理、運動技巧等知識,從而推廣正向思維,促進長者以樂觀積極態度應對不同的生活壓力。
  • 及早識別和支援居住於社區內有服務需要的長者,推廣互助,構建鄰里支援網絡
    • 繼續透過地區協作計劃、社區教育、培訓活動等,及早識別隱蔽及有需要的長者,包括體弱、身體機能有缺損、患有認知障礙症或有其他照顧需要的長者及其照顧者;亦會繼續在區內推動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加強公眾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鼓勵公眾以行動關心和支持患者及其家人,從而建設認知無障礙社區。福利辦事處會繼續鼓勵區內安老服務單位組織長者義工,透過義工電話慰問、探訪和活動,構建鄰里支援網絡。
  • 促進區內業界同工發展及分享實務智慧與技巧,以支援有需要的長者及照顧者
    • 繼續聯同區內安老服務單位舉辦培訓、分享會等,以提升前線社工處理長者及照顧者的情緒困擾和處理衝突的知識及技巧,從而及早辨識及處理較複雜的個案,和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

 

  1. 透過地區協作網絡及公眾教育,加強對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的支援,並推動傷健共融
  • 加強支援殘疾人士及其家人/照顧者,並提升照顧者的身份認同及心理質素
    • 繼續透過不同康復服務單位的協作及利用地區資訊平台,提升區內市民、殘疾人士及其家人/照顧者對區內各種殘疾人士服務及相關支援措施的認識,更讓照顧者掌握區內康復服務單位的最新資訊和社區資源,加強彼此的經驗交流,從而提升身份認同及心理質素。
  • 加強對有精神健康/情緒問題人士的支援,並提升前線同工的服務質素
    • 加強區內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與區內不同服務單位的協作,以便及早識別地區上有精神健康/情緒問題人士,特別是有較高精神健康風險的家庭和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支援和關顧。此外,舉辦工作坊/分享會,以提升前線同工在跟進上述服務對象的專業知識及技巧。
  • 推動區內康復服務單位參與及推行公眾教育活動,推廣殘疾人士與社會共融
    • 透過推動區內康復服務單位與地區團體及地區持分者的協作,展現殘疾人士的多元化才華,包括藝術才能、資訊科技應用等領域,從而增加市民對殘疾人士的認識和接納,共建關愛、共融及平等的社會。

 

  1. 滙集社區資源、加強地區協作,推廣關懷互助、和諧共融的訊息
  • 繼續協調翠林區內的「翠林服務協作聯盟」小社區協作平台,以及「將軍澳南小社區協作網絡」(「協作網絡」),藉以推動包括非政府機構、物業管理公司、互助委員會及業主立案法團等的協作,達致及早識別和及早介入,並提供適切的援助予居民。
  • 按需要為區內社會服務機構、地區組織,以及學校負責管理義工的同事或資深義工舉辦義工培訓活動,藉此提升義工團隊的發展能力,並增強義工的歸屬感,以面對義工服務的新挑戰。福利辦事處亦會透過地區層面的義工嘉許活動,以嘉許及表揚有貢獻的義工,並鼓勵更多社區人士參與義工行列。

資料來源  (1)
政府統計處2021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

社會福利署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
2022年4月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