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2020-21年度服務重點

長者社區支援服務

  •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
    醫務衞生局(前身為「食物及衞生局」) 聯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社署於2017年2月推出為期2年的「智友醫社同行」先導計劃,以「醫社合作」的模式,在社區層面為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及其照顧者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政府已於2019年2月將「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常規化,並於2019年5月擴展至全港所有41間長者地區中心及7個醫管局聯網,預計每年可服務超過2 000名長者。
  • 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
    社署於2018年9月開展為期3年名為「全城『認知無障礙』大行動」的公眾教育活動,以加強市民對認知障礙症的認識及關注。連串活動包括播出電視電台宣傳短片、建立有關認知障礙症的專題網頁、委託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舉辦國際認可的「認知友善好友」訓練、製作有關認知障礙症的實況劇集、舉辦大型焦點活動及電影放映會,以及在地區層面舉辦活動,從而建立對認知障礙症患者及其家人友善的社區。大行動自推行以來,得到社會各界正面迴響及支持。有見及此,社署延長大行動至2023年3月。
  • 護老同行計劃
    為了強化對有需要長者及其護老者的支援,並推動社會人士的參與,社署於2018年10月開展為期3年的「護老同行」計劃,邀請各物業管理公司參與。該計劃旨在為前線物業管理人員提供簡單培訓,讓他們懂得如何辨識及協助有需要的長者及護老者,以及掌握區內福利服務的資訊,以便在有需要時可利用社區資源,支援長者居家安老。計劃自推行以來,得到社會各界正面迴響及支持。有見及此,社署延長計劃至2023年3月。
  • 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
    政府於2014年6月推出「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旨在向低收入家庭護老者發放生活津貼,以補貼其生活開支,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能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試驗計劃第三期已於2018年10月開展,為期兩年,並延續6個月至2021年3月底。第四期試驗計劃將於2021年4月開展,為期30個月至2023年9月底,並推行各項優化措施。4期試驗計劃的受惠名額總數共8 000個。
  • 預防和處理虐待長者問題
    社署於2001年成立了跨專業的「虐老問題工作小組」,以共同探討香港虐老的情況,並就處理虐老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提供建議。工作小組一直致力提高公眾(包括有關專業的前線人員)對虐待長者的意識。服務基礎建立後,工作小組的工作已由「補救」逐漸演化為以「預防」為方針,例如識別虐待長者個案的風險因素和制訂預防措施,而社 署的工作重點包括對照顧體弱長者的護老者提供支援。因應福利服務的發展,社署於2021年3月更新了「處理虐待長者個案程序指引」,以更有效地協助各相關政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處理虐待長者個案。
  • 「老有所為活動計劃」
    「老有所為活動計劃」資助社會服務機構、地區團體及教育團體等舉辦各類活動,藉此在社區推廣老有所為精神。受疫情影響,2020-21年度的「一年計劃」已順延至2021- 22年度舉行,而2020-22年度「兩年計劃」則於2020年11月起陸續開展。
  • 外傭護老培訓試驗計劃
    社署與衞生署及長者地區中心合作,於2018年3月推出「外傭護老培訓試驗計劃」,以加強培訓外傭照顧體弱長者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提高長者在社區的生活質素,支援長者居家安老。第一期試驗計劃共提供300個培訓名額。長者地區中心亦會在外傭接受培訓期間,為有需要的長者安排相關的照顧服務或活動。第一期試驗計劃的培訓課程已於2019年5月完成,合共招募了375名學員,其中344名學員完成全部核心科目的課程。鑑於試驗計劃的反應正面,社署延長第一期試驗計劃至2021年9月,額外提供950個培訓名額。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