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綜合社區康復中心試驗計劃

簡介

社會福利署獲獎券基金撥款,以營運綜合社區康復中心試驗計劃(「試驗計劃」),透過2間綜合社區康復中心為有高度照顧需要並在家中生活的嚴重殘疾人士和他們的照顧者提供連貫連續、互相銜接的社區支援服務。試驗計劃下設立的綜合社區康復中心將會靈活地融合日間護理中心及家居照顧服務,按嚴重殘疾人士的實際缺損程度及服務需要的轉變提供服務。

服務對象

服務對象為15歲或以上在家中生活的嚴重殘疾人士(包括部份屬中度缺損程度的殘疾人士)-

  • 嚴重殘疾人士(智障或肢體傷殘)、中風病患者、腦部受損人士或受疾病影響活動機能的人士;或
  • 由醫生/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轉介或經綜合社區康復中心評估為適合接受服務的人士(包括屬中度缺損程度的殘疾人士)。

服務內容

綜合社區康復中心主要的服務元素須包括綜合個案管理,並根據服務使用者的健康狀況、身體功能、他/她的活動需求、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的變化進行持續評估,以便遵循這些元素調整個別服務使用者的服務強度(即中心為本服務或家居為本服務)。此外,綜合社區康復中心提供:
  • 中心為本及家居為本服務1
    1. 基本護理;
    2. 物理治療;
    3. 職業治療;
    4. 言語治療;
    5. 遙距式的復康治療/訓練;
    6. 個人護理;
    7. 社區及家居技能訓練;及
    8. 暫顧服務(包括緊急日間暫顧服務)。
  • 家居為本服務
    1. 陪診支援;
    2. 代購/遞送服務;及
    3. 到戶家居訓練。
  • 中心為本服務
    1. 感官統合訓練;
    2. 多感官治療;及
    3. 懷緬治療。
  • 應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框架
    1. 探討試行以「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框架釐定一個兼具康復目標、康復干預、康復評估及康復效果的架構(為不同服務使用者釐定的服務框架及中心為本及家居為本的訓練組合)。綜合社區康復中心的個案經理需運用「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框架,諮詢跨專業團隊的意見,並為個別的服務使用者制訂個案計劃;及
    2. 促進康復機構之間的數據互通及經驗分享。
  • 應用及推廣輔助科技
    1. 應用科技產品2及透過租賃適合在家中使用的輔助科技產品,在社區層面推廣輔助科技應用;
    2. 家居改裝;及
    3. 與具備應用創新科技產品知識的機構合作,包括商界、醫學界、特殊學校、學術機構及其他非政府組織,探討在社區層面推廣輔助技術的可行性。
  • 家人/照顧者支援服務
    1. 服務需求評估;
    2. 個案輔導及照顧者小組工作;及
    3. 照顧技巧提升訓練。

    除了(t)-(v)以外,亦會提供暫顧服務以紓緩家人/照顧者的照顧壓力。

    1 在提供日間照顧服務時,綜合社區康復中心需考慮按照「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框架為服務使用者提供訓練服務。
    2 綜合社區康復中心可應用的輔助科技產品以改善服務使用者的生活質素及/或減輕照顧員的負擔和壓力。所提供的產品可以是在現有的康復服務單位中採用的輔助科技產品。

費用

按個別服務及活動收費。

服務單位資料

項目/名稱 檔案下載/連結
營辦機構名單 PDF版Word版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