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臨床心理服務

常見問題

  1. 臨床心理學是什麼?
  2. 我如何可以接受臨床心理服務?
  3. 接受臨床心理服務﹐是否代表我不正常?
  4. 究竟心理治療是甚麼?
  5. 哪些情況需要接受臨床心理服務?
  6. 我在接受服務過程中所透露的資料,會否讓其他人知道?

q1

問題 1:臨床心理學是什麼?
答案 1:

臨床心理學是一門專業的應用心理學,以心理學理論、科研結果和臨床經驗了解:

  • 不同年齡和背景人士的智能、情緒、思想、行為、性格、社交適應和心理發展過程;
  • 人生各階段的轉變和壓力所出現的心理反應;
  • 難以適應轉變而產生的心理困擾(如過份焦慮、抑鬱、情緒失控)、行為問題、疾病、社交和家庭困擾等。

與精神科醫生不同的是,臨床心理學家是不會處方任何藥物的。

在社署工作的臨床心理學家均具有臨床心理學碩士或更高的專業學歷﹐並且符合本港或海外專業學會註冊或會籍的資格。

q2

問題 2:我如何可以接受臨床心理服務?
答案 2:你需要社工協助轉介至臨床心理服務。如你現時並無接受社署的服務﹐你可以到住址附近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登記﹐或致電社署熱線2343 2255。在社工進行初步評估及輔導後﹐社工會因應你的需要向有關的臨床心理服務單位提出轉介。

如你現時已接受社署轄下單位(例如綜合家庭服務中心﹑醫務社會服務部﹑社會保障辦事處等)的服務﹐請向有關的社工查詢轉介的詳情。

q3

問題 3:接受臨床心理服務﹐是否代表我不正常?
答案 3:隨着臨床心理服務日漸普及,很多人都曾經接受相關服務。能積極面對心理困擾和生活難題,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是勇敢、明智的選擇。在—生之中,我們都難免會遇上各種的轉變和挑戰。很多時, 我們都能自行解決各樣難題,甚至會幫助其他人, 但有時都會需要他人的扶助, 例如, 有時身體不適﹐就需要見醫生; 有時有經濟困難﹐就需要朋友或銀行協助。此外, 隨著社會的需要愈來愈多, 生活步伐愈來愈急促,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遇到情緒困擾也是很常見的事。當你長期處於情緒低落或不穩、身心不支的徵狀,向身邊的親友求助亦未能有效處理,就可以考慮接受臨床心理服務。

q4

問題 4:究竟心理治療是甚麼?
答案 4:心理治療是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治療方法。治療的目標包括幫助當事人改變對事物的觀點、感受及情緒反應 ﹐提高個人的適應能力, 調節情緒的技巧及減輕心理困擾。心理治療的種類、方式和技巧有很多,常見的有情緒取向治療、創傷治療、眼動減敏更新療法(EMDR)、認知行為治療、敍事治療、遊戲治療、支援性輔導、各種鬆弛法等,可以以個人、婚姻/家庭或小組形式進行。

q5

問題 5:哪些情況需要接受臨床心理服務?
答案 5:

以下是臨床心理服務常見的個案類別。如當事人因以下情況而產生情緒困擾,以致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可考慮接受心理評估和治療。

  • 遇上生命中重大轉變或挫折(如:感情挫折、疾病和親人離世、應對突發意外/事件、人際關係問題、工作壓力學業倒退等),引致情緒丶思想持續受到困擾、和影響日常生活運作。他們可透過學習疏導負面情緒、處理壓力和解決困難的技巧來減輕身心困擾,重新振作。
  • 患有情緒病, 如抑鬱症、焦慮症、創傷及壓力反應、或長期失眠等。研究結果証實,接受心理治療,或再加上精神科藥物,會有很好的治療成效。
  • 對於不適當行為(如成癮行為等),臨床心理學家可協助當事入探討行為背後的成因、轉變舊有的行為模式和採用更恰當的應對方法。

q6

問題 6:我在接受服務過程中所透露的資料,會否讓其他人知道?
答案 6:社署收集和使用個人資料的目的是為服務使用者及或其家人提供所需的服務。服務使用者向社署提供個人資料純屬自願。社署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486章)保障個人資料。

另外, 臨床心理學家亦需遵守相關心理學會的專業操守守則,保密受助人的個人資料及面談內容。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