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剪影
中西南及離島區
地區服務巡禮
16.1
中西南及離島區地域廣闊,涵蓋不同的人口結構、經濟與社會狀況,服務需求和需要亦各異。為滿足各界居民的期望,社署服務單位、非政府機構及地區團體的合作至為重要。因此,中西南及離島區福利辦事處聯同44個非政府機構、地區團體、學校和商業機構於2011年12月、2012年1月及2月,分別於東涌、南區及中西區合辦「服務巡禮」。活動旨在加強各區持份者合作,推廣社區福利服務,讓居民獲得有關社區資源的最新資訊。
2012中西南及離島區青年論壇
16.2
中西南及離島區福利辦事處獲明愛中西南及離島區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單位支持,於2012年11月3日舉辦「2012中西南及離島區青年論壇」。活動旨在為青少年提供平台,提升他們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及觀察力,引導他們有系統、理性地分析問題,從而加深他們對政府政策、社會問題及社區事務的認識,並鼓勵他們表達意見。活動分享嘉賓包括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一名立法會議員及多位中學校長,參加者總數為186人。
地區夥伴協作計劃
16.3
為推廣服務並加強社署與非政府機構之間的協作,中西南及離島區福利辦事處繼續資助「地區夥伴協作計劃」。在2011-12及2012-13年度,分別有41 項計劃推行。計劃的目標包括推廣義工服務、宣揚關愛社區、加強逆境自強的能力、建立和諧家庭、關注青少年發展、推廣敬老護老、關注社區內精神病康復者、強化社區/鄰舍網絡及促進社會共融。為表揚計劃在協作方面的傑出表現,每年均設有四個「最佳地區夥伴協作計劃獎」、六個「最佳實踐計劃獎」及一個「最具創意計劃獎」。評選委員會負責審批申請計劃、撥款和評選獎項。2010-11年度頒獎典禮於2012年7月4日舉行。
東區及灣仔區
橙絲帶行動
16.4
在2011-13年度,東區及灣仔區福利辦事處繼續推行「橙絲帶行動」,宣揚家庭和諧、鄰里互助和社區共融的訊息;舉辦了研討會、座談會、培訓工作坊及服務簡介會等一連串活動,以促進跨界別合作,應對區內家庭的福利需要;並資助服務單位舉辦六十多項地區為本的「愛家」及「敬老」活動。東區及灣仔區福利辦事處在2012-13年度也推出「橙絲帶行動」之「開心家庭‧樂共融」宣傳活動,在義工協助下於區內公共屋邨及商場舉辦活動,向公眾宣揚家庭和諧的訊息,並鼓勵有需要人士求助。此外,「橙絲帶行動」之「有情天地‧薪火相傳」義工交流會亦於2013年3月舉行。交流會為參加者提供平台,讓他們分享參與義工服務的心得,交流經驗。
義工為弱老‧社區展關懷
16.5
為推動社區人士關懷體弱長者,東區及灣仔區安老服務協調委員會在過去兩年聯同區內多個安老服務單位及持份者,包括維港獅子會、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醫院管理局港島東醫院聯網等,合辦關懷體弱長者鄰里義工計劃,活動包括「2012-13寒冬送暖關懷探訪」及「長者防寒知識義工講座」等。計劃的重點活動「東區及灣仔區長者好鄰居義工嘉許禮」,旨在表揚好鄰居義工的貢獻,並推動公眾更關注區內弱勢長者。嘉許禮吸引逾380人出席,包括區內安老服務單位的義工、長者及其護老者。計劃成功為區內體弱長者建立並加強鄰舍支援網絡,協助他們留在社區安老。
「正向心理」社區推廣活動
16.6
過去兩年,東區及灣仔區福利辦事處透過與10間非政府機構及東區區議會等跨界別和跨服務合作,致力在區內推廣正向心理,推出一系列社區服務推廣活動,包括「快樂人生講座」、「健康開心海上遊」、「七式奇遇家庭日」、「正生活‧正能量」簡報設計比賽及「同工培訓工作坊」等公眾活動。東區及灣仔區福利辦事處亦印製
10 000本「做個開心快樂人秘笈」,在社區內廣泛弘揚社會共融與正向精神。這些活動獲得千多名參加者好評,亦加強了區內不同服務單位的協作關係。
觀塘區
凝聚力量‧支援弱勢社羣
16.7
鑑於觀塘區老齡化人口不斷增加,亦有需要為新落成屋邨的居民建立支援網絡,觀塘區福利辦事處於2011-12年度安排一間非政府機構,在彩福邨、彩德邨及彩盈邨推行「三彩鄰里展關懷」服務計劃,目的是強化長者社區支援網絡,培養居民對新屋邨的歸屬感。區內九個團體參與計劃,招募逾140名義工,為近2 000名居民服務。計劃透過社區資源推廣站、鄰里互助小組、義工訓練、社區同樂日、方言傳譯服務及購物服務,協助居於「三彩區」的長者建立鄰里支援網絡,並了解現有社區資源。計劃亦提供分享平台,讓居民及地區持份者宣揚關懷長者的訊息。
16.8
因應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老齡化,觀塘區福利辦事處於2012年資助兩個非政府康復服務單位,舉辦「居家兵團」及「共織觀東網」兩個社區支援及網絡計劃,以推展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的社會支援網絡,內容包括家居環境改善工程、義工探訪、社區教育推廣及康樂活動等。家居環境改善工程項目已協助25個家庭改善家居設施、維修電器和提供清潔服務。
16.9
為加強支援觀塘區內家庭,以回應地區需要,2012-13年度在觀塘區新增設一所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因應觀塘區公共屋邨重建計劃,觀塘區福利辦事處與區內不同社區伙伴合作,為有需要人士及家庭提供地區資源簡介活動及支援服務,包括於2012-13年度推行「牛頭角下邨社區關懷支援計劃」。
推動精神健康‧促進社區共融
16.10
觀塘區福利辦事處於2012-13年度,安排兩間非政府機構推行兩項綜合計劃,推動精神健康及社區共融。其中一項計劃的目的是增進公眾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認識和了解,以及加強支援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計劃透過公眾教育活動及培訓工作坊,推動社區共融。另一項計劃的對象是青少年,尤其是有情緒問題的中學生。計劃透過藝術治療及藝術創作帶來的生趣,協助年青人提升自我形象、解決困難及改善認知能力。
16.11
為促進跨服務協作以處理精神健康問題,觀塘區社區精神健康支援服務工作小組在2011-12及2012-13年度,為區內不同政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的員工舉辦兩次個案分享及培訓工作坊。工作坊的目的是增進參加者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認識,以及處理受情緒困擾人士的實用技巧。工作坊亦分享了如何透過跨服務協作和跨專業模式,處理疑似精神病個案。
加強青少年的自我保護意識
16.12
觀塘區青少年服務地方委員會、觀塘區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協調委員會及觀塘區推廣義工服務協調委員會,聯同23個福利服務單位及警民關係組,在2012-13年度推行一系列活動,以期讓青少年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並建立健康的「愛」與「性」觀念。活動亦鼓勵家長向子女灌輸性教育。
16.13
為探知青少年對性騷擾的觀念及其應付辦法,觀塘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在區內進行中學生問卷調查,並為區內青少年籌辦教育活動及小組,協助他們處理有關問題。
黃大仙及西貢區
鞏固家庭功能、建立社區網絡
16.14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與區內不同社會服務機構、商界、地區組織合辦不少活動,以鞏固家庭角色,宣揚和諧家庭及關愛社區的理想。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透過區內協作平台,建立和強化鄰里網絡,從而識別有需要人士並提供照顧和支援。黃大仙區「家家友凝~家社融和計劃」及西貢區「家添和平愛傳送」社區計劃已進一步強化培訓課程,提升義工的服務技巧及質素。此外,「關愛東頭齊守望」和諧社區計劃、「愛‧動起來~珍惜生命、和諧社區」服務計劃、「順逆皆人生」珍惜生命社區計劃及「左鄰右里」計劃等其他鄰里層面的計劃,亦凝聚社區資源,宣揚助人精神,並為「守望大使」、「關懷大使」等提供培訓活動。
促進跨服務協作、增加青年就業機會
16.15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支援跨服務協作,以進一步回應地區需要。自2012年起,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與10個青少年服務單位、八個安老服務單位及兩所康復服務機構合作,舉辦「青少年共融體驗計劃」,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對照顧行業的認識和興趣,加強他們投身護理行業的意願,同時改善青少年失業及安老和康復服務單位人手不足的長遠問題。由於社福界、青少年及年長服務使用者反應良好,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計劃於2013-14年度繼續推行計劃,計劃內容亦將更為全面。
匯聚社區資源、協助弱勢社羣
16.16
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一直積極與地區組織及商界聯繫並建立網絡,透過策動第三界別的支持(不論參與義工服務或提供資源),傳播關懷弱勢社羣的訊息。在2012-13年度,除了推行「嗇色園緊急援助撥款支援弱勢家庭計劃」,為黃大仙/西貢區有突發及緊急經濟困難的居民提供短期經濟援助,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亦與香港工商總會合作,利用其廣泛的中醫界人脈網絡及資源,合辦「商界展關懷-殘疾人士家長/照顧者保健講座」及「商界展關懷-精神健康在翠林」等一系列活動。黃大仙及西貢區福利辦事處會繼續與地區組織和商界合作,攜手建立關愛社區。
九龍城及油尖旺區
鞏固地區的關愛文化
16.17
在2011-13年度,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繼續在不同層面積極推動關愛文化,包括鼓勵福利服務單位舉辦以「關愛共融」為主題的多元化活動,宣揚關愛互助的核心價值;協調商界和社會服務單位制作「社區電視」,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介紹支援弱勢社羣的計劃和推廣關愛文化;繼續鼓勵大專院校學生和中學生參與「口述歷史」計劃,推動青少年參與社區事務,並培養他們關心社區。此外,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亦統籌感化及社會服務令辦事處與地區組織合作,為受感化的青少年提供理髮和義工服務培訓,並組織他們服務區內弱勢社羣,以加強地區的關愛文化。
推動社福界和醫護界跨界別協作
16.18
在過去兩年,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繼續加強社區照顧,透過推動醫護界與相關持份者協作,在何文田試行自負盈虧的「長者在家計劃」。計劃透過探訪體弱或獨居長者,加強對亟需援助長者的家居照顧和支援,並及早識別他們的服務需要。此外,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協調一所非政府機構、一間私營醫院和教會網絡,推行「全人家居護理服務先導計劃」,為私營醫院離院長者提供全面和一站式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亦與非政府機構、醫護界和商界合辦座談會,加強支援正輪候學前康復服務的自閉症幼兒的家長及照顧者。
拓展社會資本
16.19
在2011-13年度,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積極在區內建立和拓展社會資本。除了協調相關持份者、優化長者鄰里支援和關懷網絡及推廣跨代共融外,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亦協調社福界與大專院校合作,組織大學生參加義工隊,以便他們運用本身的知識和技能提供義工服務,造福弱勢社羣。同時,九龍城及油尖旺區福利辦事處積極鼓勵社會服務單位協助弱勢社羣發展潛能,安排他們服務社區和其他弱勢社羣,以建立社會資本,並實踐義工精神。
深水埗區
幸福由「深」出發運動
16.20
深水埗區福利辦事處自2009年推行「幸福由『深』出發」運動以來,成效良好,籌備委員會遂於過去兩年與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愛+人:賽馬會和諧社會計劃」合作,推行「『家』『深』幸福」計劃(下稱「計劃」),並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提供246萬元資助。計劃獲深水埗區議會和四十多個福利及地區團體支持,透過強化感恩、希望、堅毅、心胸開闊等性格特質,以「實證為本」方式宣揚「家有康和樂」的訊息。計劃除了為逾300名專業人員舉辦提升能力的課程,亦舉行了六場公開講座,約有1 600人參與。計劃亦透過推廣攤位、積極與福利機構及學校建立伙伴關係、向區內學生派發7 000本「幸福馬拉松」小冊子,以及舉辦校際比賽,進一步宣揚計劃的主要訊息。計劃典禮暨嘉年華於2012年2月12日舉行,有2 400名持份者及市民出席,並與主禮嘉賓及兩位著名電台節目主持人合力砌出「HEART」的字樣,齊心實踐「愛家蜜語」。在計劃的尾聲,計劃亦於「路訊通」播放宣傳短片系列;舉辦「實踐智慧分享會」和「創造幸福維港遊」,分別有逾200名專業人員及300名服務使用者參加;以及印製2 000本實務手冊及10 000本「幸福家庭魔術師」小冊子,在全港宣揚正向家庭理念。
透過兩項私樓社區協作計劃發展社會資本
16.21
區內不少弱勢社羣,例如新來港人士、低收入家庭、失業人士及隱蔽長者,均居於面積細小的劏房及板間房,且大多數缺乏鄰里支援,對社區資源亦欠缺認識。因此,深水埗區福利辦事處自2009年起,聯同15個福利機構於長沙灣區及南昌區推行「知深鄰里」及「關深南昌」社區協作計劃。這兩項計劃採用外展模式,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服務,以促進鄰里情誼,並建立社區資本。計劃在過去兩年共探訪逾8 000個家庭,其中300多個有需要家庭獲轉介接受福利服務。計劃除了派發社區資源套,亦積極聯絡和動員地區商戶支援有需要家庭,現已聯繫60間「愛『深』商戶」。這兩項計劃無疑有助促進跨界別協作,建設和諧社區。
校本課餘託管及支援計劃
16.22
在過往兩年,深水埗區福利辦事處繼續與深水埗區議會和地區慈善團體合力推行兩項校本課後照顧及支援計劃,其中一項計劃是與深水埗區議會、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路德會包美達社區中心和九龍工業學校合辦「『童』學園地計劃」;另一項計劃「青苗同學會」則在聖雅各福群會和深信學校支持下推行。鑑於區內服務需求殷切,深水埗區福利辦事處於2011年與香港基督教青年會長沙灣中心合辦第三項計劃,名為「兒童多元課後計劃」。上述計劃為90名小學生提供課餘託管及支援服務,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下午五時至晚上九時及學校長假期。計劃不但滿足來自低收入家庭而家長在職的學齡兒童的託管需要,亦照顧兒童在學業和個人成長方面的需要。
沙田區
推廣「和諧家庭」的跨服務協作
16.23
於2011-12年度,沙田區福利辦事處轄下的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協調委員會(下稱「協調委員會」)舉辦一系列有關「婚姻之道」的活動,向區內家庭、前線社工及相關專業人士推廣以「多溝通、同信念、達共識」的正面態度管教子女。活動包括製作小組工作服務資源套、派發宣傳刊物和舉辦工作坊及講座。在2012-13年度,協調委員會舉辦一系列名為「親親“i”世代孩子」的活動,包括印制「網絡以外,親子玩樂有法」遊戲包,派發予幼稚園學生的家長,鼓勵家長與孩子玩耍,珍惜共處的時間,又為前線社工及其他專業人士舉辦講座,以加強他們對青少年的性觀念、網上文化及其所衍生風險的認識。在2011-12及2012-13年度,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沙田)分別為幼稚園和中小學的教職員、非政府機構的社工及警務人員,舉辦兩場以「認識及處理疏忽照顧兒童」和「處理涉及家庭關係的兒童性侵犯個案」為題的研討會,以提升他們處理涉及家庭暴力和虐待兒童個案的能力。
加強關愛社區文化及新屋邨服務推廣活動
16.24
在2011-12及2012-13年度,沙田區福利辦事處與福利單位及地區團體緊密合作,邀請區內54個私人屋苑/公共屋邨/鄉村參與「關愛屋苑計劃」,以推廣鄰里互助和建立關愛社區。約有3 000名居民參與計劃下各項社區活動。此外,協調委員會在這兩個年度推出了「綠絲帶關懷家庭大使計劃」,於區內成立「綠絲帶關懷家庭大使」隊伍,探訪有需要的家庭,宣揚鄰里互助及「開心家庭」的訊息,以便及早識別面臨危機的家庭,為他們提供適時的支援,並促進鄰里支援網絡的發展。計劃招募超過300名關懷家庭大使,每年探訪超過600個家庭。此外,沙田區福利辦事處透過促進跨界別及跨服務協作,繼續加強對新落成屋邨居民的支援。於2011年10月至2013年1月期間,社署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與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合作,向欣安邨的居民介紹區內各項福利服務,從而協助他們融入社區,並鼓勵他們遇有福利需要時及早尋求協助。
推動地區傷健共融
16.25
為宣揚傷健共融的訊息及發揮殘疾人士的潛能,沙田區康復服務協調委員會聯同多個康復服務單位、地區團體及商界,分別在2011年7月及2013年1月舉辦大匯演,以加深地區人士對殘疾人士的了解和接納。約有300名殘疾及健全人士在這兩個年度的大匯演中參與表演。在籌備、排練和表演過程中,殘疾人士得以發揮所長。大匯演後,參與的非政府機構及合作伙伴繼續在共同平台上攜手合作,藉此推動傷健共融的持續發展。
大埔及北區
社區為本防止自殺計劃
16.26
香港大學的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下稱「研究中心」)在社署的支持及獎券基金的資助下,於2011年7月開展為期三年的「社區為本防止自殺試點計劃」。計劃旨在運用現有社區資源,提高區內的社會資本,以加強有自殺風險人士的專業支援網絡,並評估現行社區預防措施的成效。計劃採用公共衛生模式,透過三個層面推行策略,包括:(一)全面性策略 - 透過家長講座、學校講座、精神健康展覽、推廣攤位等,在地區層面推廣心理健康;(二)選擇性策略 - 提供評估及介入技巧訓練,提升「守門員」對青少年自殺的防範;以及(三)針對性策略 - 加強對曾有自我傷害行為的青少年的延續照顧。一個由研究中心及大埔及北區福利辦事處共同主持的跨專業工作小組已成立,區內的策略性伙伴(包括其他政府部門及非政府機構)亦參與其中,為計劃的推行提供專業意見及支持。
「同一社區‧同一關懷」共融活動計劃
16.27
在2012年,大埔及北區福利辦事處轄下的大埔及北區推廣義工服務協調委員會展開為期兩年的「同一社區‧同一關懷」共融活動計劃。計劃旨在鼓勵各界人士和團體攜手建立融和關愛、互諒互助的文化,建立一個城鄉共融、長幼共融、傷健共融和社區共融(包括新舊居民及不同背景的居民)的社區。計劃內容包括全年推行的「社區共融約章全接觸」大行動、推動社區共融的服務計劃,以及探訪區內不同羣組,以宣揚關愛共融的訊息。截至2013年3月,超過160名人士或團體已簽署支持社區共融約章,並透過各項有系統的社區共融活動,與區內1 400名人士/團體接觸。
「風中暖流社區支援網絡計劃」之炎夏關懷活動
16.28
「風中暖流社區支援網絡計劃」是大埔及北區福利辦事處轄下的大埔及北區安老服務協調委員會自1999年開始推行的關懷活動。活動由社福界及醫療界合作,透過組織醫療專業人員及區內其他義工,識別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欠佳的高危長者,並在寒冬期間探訪他們。因應夏天日益酷熱,長者容易感到不適,大埔及北區福利辦事處將關懷活動擴展至夏天,在炎夏期間探訪居於離島的體弱長者。除風險評估外,義工亦與他們分享各種長者常見問題(如關節痛、藥物管理及預防中暑)的知識。
元朗區
促進傷健共融
16.29
在2011-13年度,元朗區福利辦事處透過跨界別合作,協調和舉辦了一系列計劃及活動,以促進區內傷健共融,並在地區層面喚起市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在2011-12及2012-13年度,元朗區康復服務協調委員會的社區教育工作小組轄下的20個非政府康復服務機構合辦了兩個合作項目。合作項目由元朗區議會資助,每年有超過500名人士參與,藉此加深傷健之間的了解,並達致傷健共融的目的。元朗區福利辦事處在2011-13年度進一步發展「與你農莊」計劃,並於2012-13年度開展「朗天商戶顯關懷」計劃,體現跨界別合作能夠提升市民對殘疾人士能力的認識,以及能夠為殘疾人士提供職前培訓和工作機會。為推動跨界別合作,以提高市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和加強個案的處理,元朗區福利辦事處為前線員工、社工及主管舉辦了多次培訓工作坊及分享會。透過上述計劃及活動,建構跨界別合作和發展新的合作方案的平台。
培育青少年的社區參與
16.30
元朗約有四分之一人口年齡介乎5至24歲,發展青少年潛能及社區參與是元朗區的重要服務策略。元朗區福利辦事處聯同元朗區議會、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及地區持份者,舉辦了多項地區為本計劃,其中包括提供平台予青少年參與社區的「元朗區青年節」。此外,「元朗學生大使計劃」展現了元朗區全部共39間中學、區內青少年服務機構與慈善團體的合作成果,以師友計劃形式,協助中學生設計及推行社區服務計劃。為進一步推廣青少年義工服務,元朗區福利辦事處注入資源,為區內傑出的青少年義工提供培訓。透過地區協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兩間位於元朗市及天水圍的體育館延長開放時間,在深宵時段開放予夜青,讓他們在社工督導下參與有益的活動。新的自負盈虧青少年服務單位在區內開展嶄新的服務,讓青少年有更多機會參與健康的活動,發揮潛能。
加強綜合家庭服務
16.31
鑑於元朗區的人口結構及人口增長的推算,以及近年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前線社工所處理的新個案/重新開啟個案的平均數目,元朗區被評估為有較高需求因而需加強提供家庭服務的地區。在元朗新增設的朗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由東華三院營辦,已於2013年1月28日投入服務,為西元朗區的家庭提供服務。
荃灣及葵青區
「星夜天地」及「月光計劃」
16.32
針對荃灣及葵青區內邊緣青少年及夜青問題,荃灣及葵青區福利辦事處聯同荃灣及葵青滅罪委員會、荃灣及葵青民政事務處、荃灣及葵青警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及地區青少年外展社會工作隊舉辦「星夜天地」及「月光計劃」。計劃旨在關懷夜青,並在夜間提供康體活動給他們參與,從而讓他們遠離不良活動,發展有益身心的興趣和建立人生目標。在過去兩個年度,「星夜天地」及「月光計劃」共舉辦了28節深宵康體活動,例如球類、樂隊及舞蹈活動。此外,計劃亦舉辦了28個興趣班,包括跳舞班、樂隊班、功夫班和泰拳班,以及兩次野外訓練活動,以協助青少年發展興趣、人生目標及潛能。兩項計劃共有3 000人次參與。
預防虐老
16.33
葵青區的長者人口不斷增加,虐老問題亦隨之上升。有見及此,荃灣及葵青區福利辦事處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緊密合作,以葵青為先導服務點,開展「流金頌社區計劃 - 長和滿葵青」 。計劃為期三年,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於2010年12月投入服務。計劃旨在提供簡便的求助和舉報懷疑虐老個案的途徑,為被虐長者及其他相關人士提供適時的支援服務,並實踐「以長者為中心的增權及調解介入手法」,讓他們重建彼此尊重的關係,以及停止相關人士之間的虐待行為,藉以建立互相尊重和關愛的社區。截至2013年3月,計劃共收到450個懷疑虐老個案諮詢,並為其中一半個案提供服務,以及舉辦了130項支援計劃。此外,為加強預防虐老的工作和促進護老者的精神健康,荃灣及葵青區安老服務協調委員會聯同區內非政府機構,於2012-13年度合辦名為「明明白白護老心」計劃。活動包括一系列宣傳工作、巡迴地區展覽和舉辦護老者日營,藉以在區內倡導關愛長者風氣和紓緩護老者壓力。
荃灣及葵青區「關愛社區」嘉許日
16.34
荃灣及葵青區福利辦事處聯同荃灣及葵青民政事務處和非政府機構,於2012年2月19日在荃灣大會堂舉辦荃灣及葵青區「關愛社區」嘉許日,以嘉許在過去一年熱心服務有需要人士的照顧者和義工,並肯定他們的無私付出和貢獻,藉此鼓勵市民積極服務有需要人士,共同建構一個「關愛社區」。千多人參與了該次有意義的活動,獲嘉許人士包括52名傑出照顧者、10名警察義工、220名傑出義工、100名家庭支援計劃大使及140名關愛長者機構成員。活動除了嘉許禮外,還有傑出義工及關愛長者機構的代表分享服務心得、綜藝表演、照相區、義工運動的資料展覽及問答比賽等。
屯門區
推動廣泛而可持續的義工服務
16.35
屯門區推廣義工服務地區協調委員會(下稱「地區協調委員會」)一直不遺餘力,在區內推廣義務工作。地區協調委員會的工作重點由鼓勵全民參與,轉而推動長遠的義工服務。在2011年,流行歌手「糖兄妹」為義工運動創作主題曲及音樂錄影帶,以供派發,並於屯門政府合署的幕牆電視播放。此外,地區協調委員會於2012年開展「齊放義彩」義工服務計劃,資助地區團體在區內推行服務計劃。計劃得到地區團體的熱烈支持,共舉辦了29項服務計劃,參與義工人數為725人,受惠人數達5 225人。在活動的嘉許禮上,獲選為優秀計劃的義工積極交流服務經驗,並以畫作表達義工精神的核心價值。
16.36
2012-13年度屯門區義工嘉許計劃的主題為「培訓」、「深化」及「承傳」。獲選的傑出義工獲安排參加培訓,並與前警務處處長李明逵先生、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呂宇俊先生及國泰航空義工隊吳詩韻小姐一起分享義務工作的心得。
16.37
於2012年4月,15名於2011-12年度屯門區義工嘉許計劃中獲選的傑出義工到了肇慶作交流活動。他們探訪了香港賽馬會伸手助人肇慶護老頤養院,為該院的長者安排理髮及綜合晚會。該次活動讓義工們開闊眼界,加深對國內長者服務的認識。
展現屯門區青少年的積極面貌
16.38
為鼓勵青少年以多元化的形式表達自己,帶出正向的人生價值觀,屯門區青少年服務地方委員會近兩年舉辦了「玩藝廊」青年藝墟。於冬末春初期間的三個星期六,區內青少年獲安排於屯門仁愛廣場作公開表演或作品展覽。每次活動均吸引大批市民圍觀。
推廣傷健共融
16.39
為推廣傷健共融的訊息,屯門區康復服務協調委員會於2012年11月4日在屯門公園舉辦「迷你馬拉松2012」。參賽人數達400人,包括弱智人士、精神病康復者、肢體傷殘人士及健全人士。此外,31間康復服務單位於2012年12月7日及8日合辦聯合開放日,參觀人數逾3 500人。這一系列活動加深了市民對康復服務的認識,並推廣了和諧社會的精神和促進區內傷健共融。